村容村貌干净整洁、群众文化丰富多彩、产业发展稳步推进、治理效能不断提升……一幅和谐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在壶关县树掌镇徐徐展开。
近年来,树掌镇围绕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?!钡南绱逭裥俗芤?,以党建为引领,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,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,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树掌“披”绿衣,“新风”拂山岗
社会治理更高效,托起群众幸福感。树掌镇将辖区17个网格细化为25个子网格、48个网格单元、45个防火专网格,配备村级网格辅助员93人,织密扎牢基层网格,做到统一布网、网中有格、格内定人、人尽其责,构建党建统领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、智治“四治融合”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。同时,不断健全防汛救灾应急处突联动机制、提升防汛救灾和应急处突能力,常态化抓好防火防汛、信访维稳、扫黑禁毒等工作,实现零上访、零事故、零案件,守好安全稳定底线。
人居环境更宜居,生态环境美起来。树掌镇推进农村“六乱”整治,坚持“拆、清、整、绿、建”五措并举,绿化面积1万余平方米,打造村中小品景观50余处,评选“美丽庭院”300户,使生态秀美的千年古镇人居环境明显改观。推行农业绿色生产,广泛开展环境?;ば疃?,大力开展秸秆禁烧工作,悬挂标语50余条,签订责任书2000余份,形成“人人知晓、全民参与”的浓厚氛围。同时,鼓励村与合作社、畜牧企业合作,实现秸秆回收综合利用,有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。树掌镇还健全长效管护机制,将村庄清洁行动纳入村规民约,建立长效工作机制,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、制度化、持续化,持之以恒改善群众生活环境。
精神文化更富足,群众生活更多彩。树掌镇强化传统文化保护传承,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,坚持文化搭台、旅游唱戏,推进文旅融合,建成树掌龙灯博物馆,树掌锣鼓、舞龙、打铁花和磨掌竹马等古镇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保护。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,全镇组织开展书画展、红歌比赛等各类宣传教育活动百余场,参与人数超3000人次,充分利用农民夜校、大坪上乡愁记忆馆等资源,开展教育活动,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。常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优秀青年人才组建了理论宣讲、文明风尚、平安法制等志愿服务分队,各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展腰鼓队、舞蹈队、文艺宣传队等文化团队10个,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。
产业发展更有力,经济发展添动能。树掌镇加快建设重点项目,先后开工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区、神北村畜牧综合养殖及饲料加工厂、马家庄林麝养殖等十五项重点项目,通过产业发展有效地带动了村集体增收,2022年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82%。旅游产业蓬勃发展,抗大一分校神郊真泽宫旧址、黄河日报旧址等红色景点声名远扬,古色、红色、绿色“一日游”旅游线路和配套服务日趋完备,乡村记忆展览馆、传统古村落、特色民宿等广受好评。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,近年来,全镇建设蔬菜大棚200余座、香菇大棚40座,小杂粮加工基地10余个、建设板蓝根培育基地、红豆杉培育基地等400余亩,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、优质农产品产区、特色中药材产区为主三大产业版块,不断为产业振兴“固基”“提质”“增效”。
民生实事更暖心,民生答卷有温度。树掌镇筑牢服务群众主阵地,集中开展“一徽一标四牌”规范行动,完成镇村18个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标准化建设,构建了“一站式”服务体系。通过组建服务交流议事群、打造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(所),形成“村民呼叫、群主报到”的实时网格化互动格局和以党组织为核心、党员干部为骨干、文明实践为纽带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格局。全力办好民生实事,围绕“两不愁三保障”,推动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易地搬迁等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。全镇17个村50支志愿服务队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0余条,落实“陪办服务、帮办服务、代办服务”300余件次,真正实现“聚人、聚心、聚力”。大力培育文明乡风,连续组织多届孝老敬亲活动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组织开展“星级文明户”评选200余户、各类镇村道德模范30余人,在全镇形成尊老爱幼、邻里和睦、敬业奉献的文明新风。
成风化人,润物无声。如今,文明新风正吹拂在树掌大地上,绘就了一张村美、业兴、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,为树掌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。